00后少年陳鯤羽16歲被保送清華物理系。18歲續寫科幻小說《三體》。參加節目《加油向未來》一路過關斬將,打敗無數優秀的對手,獲得節目年度總冠軍。
因為節目中的出色表現,他被網友稱為“鯤神”、“清華天才”等稱號。2015年,他獲得了三十二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遼寧省一等獎,大二的時候就加入了科研活動。
但陳鯤羽并沒有向著父母期望的方向發展,他對文學作品絲毫不感興趣,反倒對天體物理產生了極大的熱愛。
這些問題都是小男孩非常好奇的,他如饑似渴地在書中尋找答案。父母看兒子癡迷于科幻,就給兒子買了很多科普類的雜志和書籍開云電競官方網,放棄對兒子文學的培養,轉而給他各種各樣的科學啟蒙。
陳鯤羽從小就是別人家的孩子。他所讀的是少年班,這個班和正常小孩上學不一樣,小學要少上一年,初中也會少一年,大家基本上都是16歲就參加了高考。
少年班競爭很激烈,特別難進。當時有3000人和陳鯤羽一起參與考試,隨后經過層層篩選開云電競官方網,只留下了80人。
而剩下的這30人要么是考上了北大、清華,要么考進其他頂尖的211、985學府,還有的出國留學。
常年翱翔在科幻世界的陳鯤羽在上中學之前就產生了創作科幻小說的想法。在高三成功被清華大學保送后,他開始續寫自己的夢想,在社交平臺知乎上發布科幻文章,受到了眾多科幻迷的追捧。
最讓人喜愛的作品是《地球往事4之神之終結》,這部科幻作品是《三體》的同人作品,網友看了之后評價其小說是可以驚動原作者劉慈欣的佳作。
他會將這個愛好延續下去,因為在作品里面,他可以自由自在地暢想未來世界的多種可能,描繪幾十年后人類社會的形態和道德喜惡。
他一個人單挑23人的科學團,從天體黑洞到愛因斯坦的透鏡,從等離子體到靜電屏蔽效率,從哥德猜想到黎曼猜想,不同學科、不同領域的理論,他通通知曉。
無所不知的陳鯤羽隨口而出的知識宛如科普現場,讓大家對科學有了更多的了解。節目現場對戰十分激烈,一度震驚的撒貝寧都坐地不起。
在和科學團對決的時候,陳鯤羽表示,所出的題目太過簡單,希望能有一道難題。節目組聽了他的話,決定上升難度,主持人撒貝寧拿出了壓箱底的終極難題。
這個題目涉及范圍極廣,專業名詞類星體、引力透鏡說出來很多普通人可能都不知道,23人的猜想團成員有7人直接放棄作答,可陳鯤羽十分超神,這些題目根本難不住他。
那段時間,他正在背天體的課件,剛好課件里的內容和題目有所重合。憑借著過硬的本領,他一路遙遙領先,還對錯誤的選項做出了仔細的解釋。
隨著深入的了解,知道陳鯤羽在大二的時候就開始接觸科研,并且研究的方向十分深奧,是等離子體與可控核質變。
爆火的陳鯤羽收到其他節目的邀約,但他都斬釘截鐵地拒絕了,表示自己最喜歡的事情還是科研,想要靜下心來,鉆研出有價值的東西。
他對自己的職業規劃十分清晰,本科畢業之后去讀碩士,讀博士,然后再進入科研單位。只要自己的身體和腦子跟得上,就一直會在科研領域深耕下去。
科研之路是一條苦行僧的路,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和時間。在這個物欲橫流的世界,很多人都會被名利,覺得科研的付出和收入不對等。
但在陳鯤羽看來,金錢對他來說足夠花就好了,一年能掙個十幾萬就夠了。如果他真的去開競賽班,確實能賺錢,可賺那么多錢,他也不知道怎么花。
他覺得,在金錢和科研上面,要遵從內心。對于科研,他是發自內心的喜愛,所以他會堅定不移地選擇科研這條路,并為之奮斗終身。
參加完節目之后的陳鯤羽又回歸到了日常生活學習中。為了做好一場實驗,他會通宵達旦的熬夜,加班加點。
還會為了一場重要的競賽與隊友全力以赴開云電競官方,團結協作。他永遠懷揣著對科學的敬愛之心,抱著求知的心態,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探索科學的奧妙。
當時知乎上有一個問題引起熱議:00后長大最想做什么?陳鯤羽對這個問題做了回復:可控核聚變,永遠的50年。
我要親眼看到自己建造的星辰在地表燃燒,用它自身的光芒照亮文明的前路。大神的回答果然不一樣,他讓世人看見了00后是意氣風發,積極上進的一代人。
當時在節目中能獲得冠軍是因為所出的題目基本上都在中學化學和數學涵蓋的知識點內,加上自己所學專業剛好是物理,所以能夠迎刃而解。
他還表示,在清華,聰明厲害的人太多了。很多時候,老師所講的知識大家在課堂上聽懂了,而他卻要在課下花費幾個小時的時間,甚至更久才能理解。
陳鯤羽少年成名,沒有被名利場迷惑,一心沉浸在科研的世界,兩耳不聞窗外事,為著心中的科研夢想砥礪前行。
陳鯤羽之所以能爆火,除了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廣闊的視野,更離不開他純潔的內心:對科研抱枕極大的熱誠。
這樣的心態沒有幾個人能做到,因為種種原因,人很難不被錢財迷惑心智,而他雖然只是一位00后,卻有著無比冷靜的頭腦和堅定的目標,從不會被左右。
從陳鯤羽身上可以窺見新時代青年的特征:他們年輕活力,充滿夢想,堅韌不拔,為了理想不斷奮斗上進。
他們已經做好了承擔社會和國家責任的準備,時刻可以從上一代人手中接下重任,為整個國家的前進貢獻自己綿薄之力。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我,為我點贊并轉發,你們的每一份鼓勵,都將是我做出更好作品的動力。
? 采訪田愛琴,她正在與研發團隊一起激烈地討論城際動車組的車體結構設計,我站在旁邊聽,“方案的反復論證,思想的碰撞、博弈是...
? 00后少年陳鯤羽16歲被保送清華物理系。18歲續寫科幻小說《三體》。參加節目《加油向未來》一路過關斬將,打敗無數優秀的...
? 產研結合(科研與產業的結合)是踐行創新發展的關鍵環節。產研結合的目的是形成“科研貢獻產業、產業反哺科研”的良性循環,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