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成全球最大的“海底數據艙”、刷新我國海上單體原油生產平臺的重量記錄、承接極端環境下裝備檢測任務、船舶減排技術填補國內空白……兩個月來,我市海洋裝備制造產業捷報頻傳。
海洋裝備是全球海洋科學技術的制高點,也是我市高端裝備產業鏈四條子產業鏈之一。近年來,隨著海洋裝備產業規模持續擴大,產業鏈、創新鏈互通,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我市海洋經濟創新型產業集群加速形成。
在海洋經濟產業鏈中,海洋油氣裝備、高技術船舶、海洋能開發利用裝備等都是重要鏈條。我市圍繞海洋科學裝備、海洋運載裝備、海洋油氣開采以及新能源應用等領域,持續開展“卡脖子”關鍵技術攻關和應用示范,不斷突破產業發展重大技術難題。
日前,全球首套商用“海底數據艙”由天津港保稅區企業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油工程”)完成建造,從天津港起運赴海南三亞,進入海上安裝階段?!昂5讛祿摗笔前褌鹘y的數據中心搬到海底,利用海水冷卻作用為服務器降溫,具有省水、省電等低能耗、低成本優勢。據了解,“海底數據艙”罐體直徑達3.6米,與“天和號”空間站核心艙相當,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海底數據艙”,將被安置到水深超過30米的海底工作。
從陸到海,如何保證巨大直徑的罐體在長時間“服役”過程中抗腐蝕、不漏水?如果關鍵設備出現問題能否第一時間順利回收更換?在“海底數據艙”建造過程中,“我們組建專家團隊對‘海底數據艙’進行技術攻關,先后攻克了可回收水下泵模塊設計、超大直徑封頭法蘭水下密封安全性、緊湊型空間復雜管線布置及預制、海生物環境抗附著及腐蝕能力等核心技術難題,最終實現了在海底為服務器提供恒溫、恒濕、恒壓、無氧、無塵工作環境的目標?!焙S凸こ滔嚓P負責人對記者說。
“安家”在南海的還有海油工程自主建造的另一個“巨無霸”──全球首座十萬噸級深水半潛式生產儲油平臺“深海一號”能源站?!吧詈R惶枴庇?.4萬個零部件組成,投影平面相當于兩個足球場,最大排水量11萬噸。每天,“深海一號”要從海底1500米處開采出1000萬立方米天然氣,它坐擁多項世界級創新和核心關鍵技術,標志著我國海洋石油勘探開發能力邁入了“超深水時代”。
在海洋裝備的下游,我市在船舶節能減排領域也在不斷突破。日前,研發生產船舶節能減碳設備的迭風新能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迭風新能源”)憑借“船舶風力旋筒助航系統”在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全國決賽中獲得優秀獎,該系統填補了國內同類產品的空白。擁有40多項自主知識產權專利的迭風新能源,去年通過了英國勞氏船級社的原則性認證,成為國內首家獲得旋筒帆國際認證的自主獨立創新企業。迭風新能源總經理李智表示,今后還將進軍翼型風帆、船舶氣層減阻等多種船舶節能減碳設備的開發和制造領域,致力于打造天津地區船舶節能減排設備產業基地。
在海油工程等龍頭企業的帶動下,迭風新能源等“串鏈、補鏈、強鏈”企業的加持中,我市海洋裝備產業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產業集聚效應日益凸顯,創新型產業集群正在加速形成。
在核心技術突破帶動下,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對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隨著海洋裝備企業加速轉型升級,高水平人才需求量大幅增加開云電競官方網站,天津不斷完善相關人才培養機制,加強校企合作,從更大范圍更高層次引才引智,打造海洋裝備產業“高精尖缺”人才方陣。
日前,天津海洋裝備產業(人才)聯盟首個人才培養基地在濱海新區揭牌,政校企攜手共建“人才資源池”。在揭牌儀式上,海油工程與天津大學、天津科技大學、天津濱海職業學院等高校簽訂人才培養合作協議,啟動戰略科學家培育、青年科技英才選育、綠色低碳轉型及數字化人才發展、大國工匠培養等計劃,為高校培養創新型實用型人才,為企業精準引才拓寬渠道,實現教育鏈、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
成立于2020年的天津海洋裝備產業(人才)聯盟,旨在構建“政府搭臺、人才主角、產業發展”的人才與產業融合發展生態圈,目前聯盟成員已經擴展到113家,盟內企業簽訂合同5745份,簽約金額達175.8億元,實現8個產學研成果轉化項目落地,完成10家海洋裝備產業鏈“專屬認證”企業認定,形成了線上線下協作共贏的產業創新生態。
“我們生產氣墊船需要空氣螺旋槳的試驗,聯盟就幫我們對接了天津大學濱海研究院推動產學研合作;我們需要用到輕型材料,聯盟幫我們就近解決了材料配套問題……加入聯盟近兩年,我們從中受益匪淺?!碧岬教旖蚝Q笱b備產業(人才)聯盟成立對企業的影響,精藝特新創始人王平說。
11月底,聯盟企業海油發展安全環保公司安技服研發的“水下生產系統數字化自主型預測與生產優化系統”在中國海油部分油田成功海試應用,利用大數據解決了水下生產系統實時健康狀態不明、故障部位不清、故障難以診斷等棘手問題。該系統也是由企業與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等單位的相關專業人才聯合研發的成果,為我國海洋裝備“數智安全”再添利器。
據了解,今后海油工程還將與天津濱海職業學院共建智能制造產業學院,致力通過“訂單式”學生培養、現場實踐、專項培訓等舉措,為產業聯盟培養海洋裝備產業高素質、專業化技能人才,賦能濱海新區海洋裝備制造產業高質量發展。
在人才、技術的雙重加持下,我市海洋裝備制造企業不斷帶動上下游“鏈”式反應,產業集聚效應倍增。
這個月,為大型設備提供檢測服務的華威技術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威技術”)在保稅區的海洋裝備制造檢驗檢測中心項目建成投產?!拔覀円恢狈沼诤S凸こ?、博邁科等企業,近兩年業務量持續擴大,營收增長在15%左右,新的檢驗檢測基地投產后,產值還會大幅增長?!比A威技術總經理高海波表示。
眼下,華威技術正為博邁科在北極的一個項目提供檢測服務。博邁科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項目是俄羅斯獨立公司諾瓦泰克第二個在西西伯利亞的液化天然氣出口項目,地處北緯72°極寒地區,對設備各項標準要求很高。
此前,華威技術已參與博邁科30多個項目的無損檢測工作,涉及磁粉檢測、檢測等諸多方面?!半S著項目承接的難度和要求不斷提高,也倒逼配套企業在技術、服務方面提升能力,這是產業集聚后的共贏效果?!痹诓┻~科負責人看來,天津海洋裝備制造領域已經實現集群化發展,良好的碼頭岸線資源、船廠以及配套服務都在助力產業集群快速形成。
李智也表示,下一步,迭風新能源將繼續擴大生產規模,計劃在保稅區設立旋筒帆生產制造基地,帶動周邊相關船舶配套企業、船舶新造改造項目共同發展。
近年來,保稅區先后獲批為國家新型工業化(裝備制造)產業示范基地、國家科技興海示范基地等,逐漸形成了以海油工程、博邁科為龍頭,以太重濱海、中海油特種裝備、華威技術檢測為支撐配套的海洋油氣裝備產業集群。此外,臨港區域規劃打造的海洋裝備產業主題園區,連續兩年實現產業規模同比增長超20%。2023年,園區將初步建成,工業總產值預計將達到168億元,將成為帶動區域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
根據《天津市海洋裝備領域科技創新發展工作方案》提出的目標,到2024年,我市海洋裝備產業鏈科技創新能力顯著提升,整體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率5%以上開云電競官方網,產值規模年均增速15%以上,營業收入將達350億元以上。同時,以保稅區臨港區域為核心,打造1個國家級海洋裝備創新型產業集群,產業鏈發展能級和整體競爭力大幅提升,成為全國海洋裝備高端制造領航區。
投資摘要:目前市場上對于武器裝備研制、生產和交付的流程較為關心,因為這直接關系到上市公司業績。我們將在此篇報告中,分析...
昨天上午,浙江圣奈爾服飾有限公司服裝設計部內,設計人員正對新一季時裝新品進行設計打磨?!敖衲旯局攸c投入100多萬元研...
2022年度《時尚企業設計研發與管理應用實戰課程》,由50%時尚設計方+50%實操課程與商業實戰無縫對接開云電競官方網...